首页 资讯 > > 正文

【所庆65周年】杏林匠心,精诚济世,一生做好一件事|全球观焦点

来源:首都儿科研究所 发布日期:2023-07-01 19:59:35 分享到:

195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时,呼吸内科没有病房,称之为呼吸研究室,从五六个人的研究室,到现在六十多人的呼吸内科,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?

呼吸内科创始人张梓荆

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科研楼6层的楼道墙上,悬挂着五幅人物肖像照片,他们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开创者,其中一位,是呼吸内科创始人张梓荆教授。

1958年,腺病毒肺炎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流行,每4名住院患儿中就有1名被夺去生命。看到亲人们抱头痛哭的情景,张梓荆教授再也不能平静了。从此,他开始了防治婴幼儿肺炎之路。


【资料图】

每天天还没有亮,张梓荆教授就已经开始工作了。对于病毒性肺炎,国内外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。张梓荆教授试用过抗生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、马血清等,还筛选过抗病毒药物,效果都不满意。他只得另辟蹊径,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,一边研究一边实践,历经十载,终于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经验,使住院患儿的病死亡率从原来的25%,下降到5%左右,使我国肺炎从儿童死因第1位,降至第5位。

张梓荆教授默默奉献了30多个春秋,一生只做了一件事,使婴幼儿肺炎从个体医学到群体防治,他倾注了全部心血,换来了千百万儿童的健康。

陈育智教授

在首儿所,我们经常看到一位白发老人家穿梭在门诊楼和家属楼之间。近90岁的高龄,依然致力于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,在各大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,也总会见到这位老奶奶坐在第一排认真地记笔记、提问题。她就是被大家亲切的称为“硬核奶奶”的陈育智教授。

陈育智教授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,当时,中国现代儿科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,已成为一个基础分支齐全的综合学科,开始逐步走向世界。而哮喘作为一个隐秘而凶险的杀手,渐渐露出了狰容。陈育智教授说:“早年间哮喘病人很痛苦的,发作的时候就好像要被勒死了。也没有特别好的药,甚至用过拔火罐、针灸、大量的激素,有的能临时缓解症状,但后来就会有副作用”。

于是,陈育智教授在导师张梓荆教授的引导下,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——专攻儿童哮喘。1982年,陈育智教授走出国门,去往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儿童医院——澳大利亚皇家儿童医院胸内科学习。看着国外”小病看家庭医生,大病进医院“的双向转诊模式,她被深深触动了,她急于求学,要改变中国哮喘患儿的命运。一年后,陈育智教授学成归国,开始着手建立首儿所首个儿童哮喘门诊,正式开启了中国式儿童哮喘防治的攻坚之路。

哮喘宣教

那个时候,因为家长对哮喘的认知较浅,经常在患儿急性发作平稳后自主停药。曾经有个急性哮喘发作的小女孩,在陈育智教授的努力下,免去了气管插管的痛苦。恢复出院后,陈育智教授却不放心,自己下班坐公交车到女孩的家里,寻人未果又去往女孩父亲的工作单位了解情况。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。

流行病学调查

待到首儿所规范化哮喘门诊的建立,时间已匆匆走过了五年。陈育智教授发现,建立一个哮喘门诊,能帮到的孩子太少了,全国还有很多地方并不清楚怎样去规范诊治哮喘。为了摸清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的情况,她决定走出诊室,带领团队来到更广袤的天地,展开最基础的调研。用了30年的时间,陈育智教授牵头完成了3次中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,涵盖了四十多个城市、乡镇、村庄,遍布了沿海、内陆,获得了一个全面的、可信赖的中国儿童哮喘病因及患病数据调研结果,其走访规模之大、调研周期之久、数据被引用之多,无不浸透着她的辛勤汗水。

哮喘夏令营哮喘夏令营

很多哮喘儿童的家长都不敢让孩子运动,甚至是行走。但陈育智教授鼓励他们,“别怕,只要规律的治疗,当运动员都没问题”。她为哮喘患儿组织夏令营、冬令营、运动会,将这些科普做到家庭,做到学校,做到幼儿园。马不停蹄地举办健康讲座、拍科普视频、搞知识竞赛,同时投入大量精力去培训基层医生,尽管每一步都很艰难,但她从未放弃。一切都是为了提升患儿和家属的认知及依从性。

Eigen教授资助医护人员到美国进修学习Eigen教授资助医护人员到美国进修学习

在培养年轻医生方面,陈育智教授也是不遗余力。上世纪90年代,陈育智教授只身一人前往欧洲参加国际会议。为了让更多的年轻医护人员开阔眼界、打开视野,她大胆的与外国专家同道交流,并介绍国内情况,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医生为了儿童健康做出的努力。她感动了美国著名Reliy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的Eigen教授,答应资助首儿所年轻医护人员到美国进修。20多年来,已有十余名医护人员赴美进修。陈育智教授经常鼓励年轻人,做事情一定要坚持。也正是这份30余年对一件事的坚持,使中国儿童哮喘的死亡率明显下降。同时,需要急诊抢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病例也明显减少。

如今,在陈育智教授及全国哮喘协作组共同的努力下,中国已拥有适合本土国情的儿童哮喘防治指南。一生都在为儿童哮喘防治而奔波的陈育智奶奶也并未就此停下脚步,她仍然怀着一名医者的悲悯之心,燃烧着自己,砥砺前行。

曹玲教授承接START研究承接START研究

上世纪90年代初,呼吸内科主任曹玲刚入职时,跟着陈育智教授一起承接了第一个国际多中心START研究,当时参与研究的有20个孩子。

患儿随访患儿随访

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,每个孩子的检查和用药都要记在脑子里,没有药师的辅助,没有研究护士的协同,整个入组随访过程都要亲力亲为,得到了国际中心单位的认可,为今后成立临床药物试验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支气管镜支气管镜

2000年初,成人的支气管镜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到呼吸系统疾病中,而儿科却还未起步。每年有很多因气管异物窒息、痰栓阻塞气道而危及生命的孩子。当时开展儿童的支气管镜的医院凤毛麟角,儿童无经验借鉴,曹玲教授便到成人医院学习。每天早晨7点前,她准时到达气管镜室,准备场地、药品、器材,术后整理、洗消镜子,就是等着随时有上手的机会。曹玲教授回来后,没有支气管镜的洗消池,她就自己买来整理箱,在治疗车上焊了铁架子,接上1米多长的试管作为洗消池。

2002年,首都儿科研究所终于建立了支气管镜室。2003年,又成立了儿童呼吸睡眠室。

呼吸睡眠检测室呼吸睡眠检测室

2016年,曹玲教授关注到了这样一个群体,他们患有脊髓性肌萎缩,并伴随支气管肺炎、呼吸衰竭等多种疾病。

查房

这些孩子全身肌肉陷于无力和萎缩,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,不会咳嗽,无法吞咽,长期离不开药物、呼吸支持和家人的陪护。因为没有规范的呼吸道管理,他们反复患肺炎、呼吸衰竭,长期离不开气管插管,离不开ICU。有的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,倾其所有。

呼吸机患儿查房

曹玲教授说,“这些孩子只要做好呼吸治疗,完全可以脱离有创呼吸机,在家护理就行”。当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,”没听说过哪家医院插着气管插管还能陪住的“,”孩子基础病那么复杂,护理难度太高了,还要教会家长操作,根本不可能“。曹玲教授正是把这些不可能变为了可能。凭借着二十多年来支气管镜、呼吸睡眠无创呼吸机应用的经验,她已经总结出适合神经肌肉病患儿的呼吸治疗方案,成功拔管四十余名患儿,并将技术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。

荣誉墙

正是这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坚持,2012年,呼吸内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,2017年成为北京市创新工作室,2019年成为全国呼吸内镜培训基地,先后获得国家部市、局级成果奖23项。

1998年呼吸内科合影2015年呼吸内科合影

回首过去,展望未来。首儿呼吸人夜以继日、埋头苦干,一个个单薄的身影挑起了医学发展的脊梁,他们务实求真,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一脉相承、赓续前行的传承精神,在首儿人的心里生根发芽。正如曹玲教授所说,“首儿所的愿景就是呼吸内科的愿景,世界一流、守正创新、人民满意就是我们前进的目标”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
河北印发出台通用机场布局规划(2021-2030年)

到2030年,全省形成以A类通用机场为主体、B类通用机场为补充,功能完善、覆盖广泛的通用机场体系,全省通用机场达到23个。其中,到2025年全

复原民国旧菜单 一批“消失的名菜”重现羊城

  中新网广州12月5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“粤宴中国·消失的名菜”活动4日晚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举行,一批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

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

  中新网西宁12月5日电 题: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 作者 潘雨洁  全面停诊、四下无人;火线冲

世界海拔最高高铁客运站山丹马场站运营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杨艳敏)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12月5日10时29分随着嘉峪关南至西安北D2696次动车组列车

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

  中新网洛阳12月5日电 题: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  记者 肖开霖 李贵刚  千年古都洛阳日前公布《洛阳市建设青年

甘肃万余河长公示牌拥有“电子身份证” 局地启“千里眼”治水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记者5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,今年以来,甘肃全面推动河长公示牌信息化建设,为全省河流换发“电子

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

  (抗击新冠肺炎)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5日电 (记者 张玮)5日,内蒙古自治区呼

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

 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题: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  作者 郭其钰 张先登  行程10余万公里,为辖区3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32 华西海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